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八十章 君臣决裂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仪仗亲军。

    萧凡面带微笑,但心中焦急如焚。

    昨晚曹毅带来了消息,江都郡主和陈莺儿乘坐粮船到了长江北岸后,二人带着数十名侍卫下了船,然后一路往北行去,一行人未走官道,到了徐州府附近便失了踪迹,锦衣卫追查到此线索便断了,据推测,有可能是众人换了百姓装束,不知游玩到什么地方去了。

    一想到她们只带了数十名侍卫,进入掌兵十万的燕王地盘,萧凡便急得五内俱焚。

    站在镇抚司衙门前堂,萧凡暗暗捏紧了拳头,今日必须要把黄子澄弄下去!他再也耽搁不起时间了!

    上午,萧凡坐在二堂左侧的屋子里处理公务,马上要离京,手里积压的一些事情要尽快办完,他走以后,京师的镇抚司衙门便交由另外一个千户袁忠代为主事,以保证京师锦衣卫各部门正常运作。

    接近午时,喧嚣的前堂外忽然一阵死一般的寂静,接着便听到如雷般的山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笑吟吟的声音传来:“都平身吧,萧侍读在不在?他请朕来衙门看看,朕现在来了,他这主人为何没露面?”

    萧凡听到他的声音,心中不由一喜,急忙整了整官服,匆匆走出屋子。

    前堂大院内,宫中宦官和禁卫分别把守各处,朱允炆穿着一身简单的素色便服,满是笑意的瞧着萧凡,目光中充满了平和安详,萧凡也面带笑容直视着他,二人心中皆感到一阵平静安宁,这是朋友之间才会有的感觉,两年过去,相识仿若昨日,笑闹困苦,喜悦悲伤,二人一起相携走过,这种珍贵的友情,早已被他们各自深深的刻进了骨子里,不离不弃。

    前堂外跪拜的各佥事,千户,百户等人,见二人对视时流露出来的温暖而真诚的笑容,众人心头纷纷艳羡不已。

    跟皇帝交上朋友,交情如此深厚,萧大人的圣宠不是一般的隆厚啊。

    萧凡一撩官服下摆,朝朱允炆下拜见礼。

    朱允炆急忙抬手拦住了他,笑道:“罢了,咱们不是外人,用不着这些虚套俗礼。”

    萧凡嘿嘿一笑,顺势直起身子,将朱允炆请进了他办公的屋子。

    朱允炆进屋以后,笑嘻嘻的环顾四周,打量了一会儿屋子里的摆设,口中啧啧有声:“锦衣卫指挥使应该是大人物了吧?我瞧你这屋子里简简单单,除了一张公案,几把椅子,别的什么都没有,你这诚毅伯爷,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也过得太清苦了些吧?我宫里有些看着挺华丽的小玩意儿,明日我遣宦官给你送来,都摆在这屋子里,当着这么大的官儿,你也不能太寒酸了不是?”

    萧凡腼腆的笑道:“陛下客气了,臣惶恐不安。这屋子以前是曹国公李大人用的,李大人调任左军都督府事后,倒是留下了许多值钱的古玩字画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抬手指着屋内四壁皆光的屋子,愕然道:“李国公留下的玩意儿呢?”

    “臣甚喜之,带回家去独自鉴赏了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张了张嘴,想夸萧凡两句,一时却不知如何夸起,只好无奈的朝他竖了竖大拇指。

    萧凡面无愧色,带几样东西回去而已,这有什么关系,你若见了前世的上班族,连个喝水的一次性纸杯都往家里捎带,那还不得吓死你,我已经很斯文了好不好?

    顺势拉过一把椅子坐下,朱允炆坐没坐相,还翘起了二郎腿,悠然道:“你都快离京了,今日叫我来你衙门干嘛?道别也没到时候呀……”

    萧凡眼珠一转,嘻嘻笑道:“臣离京在即,这屋子里留了几样绝世好宝贝,带走不便,想托付给陛下,陛下若喜欢,臣便将它们送给你了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嗤笑道:“得了吧你,我自小宫里长大,什么宝贝没见过?我可是见过世面的,想朝我显摆,你找错人了……”

    萧凡眨眨眼,神秘的笑道:“陛下你真不要?不要我一把火把它们烧了,你可别后悔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见萧凡笑得神秘,不由一楞,朝屋外守卫的禁军看了一眼,低声道:“呃……你先拿出来看看,什么宝贝这么了不起?”

    萧凡嘻嘻一笑,起身走到书柜前,从书柜底层的夹缝里掏了半晌,掏出几本尚留墨香的书。

    朱允炆奇道:“书?什么书这么宝贝?难道又是春宫图?”

    萧凡笑道:“老看图有什么意思,咱们活着要有创意才是,这书可别春宫图好看多了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迫不及待接过,翻开最上面一本书的扉页,见页首端端正正写着三个大字:“金瓶梅”,作者:“洪武三十年钦封诚毅伯,兼锦衣卫指挥使萧凡”。

    朱允炆哈哈笑道:“金瓶梅?难道你要教我种梅花?我只听说过‘脯梅’,‘元梅’,这金瓶梅是个什么品种的梅花?”

    萧凡神秘的笑,笑容透着一股子难以掩饰的荡意:“陛下先看,这种梅花,可比脯梅,元梅好看多了,此梅可称古往今来第一梅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被萧凡的表情弄得恶寒不已:“梅花乃高洁冰清之物,你的模样怎么如此淫荡风骚?”

    萧凡哈哈一笑,将朱允炆拉起来,然后把他按在自己的书案后坐下,把书摆在书案上,笑道:“陛下不妨随便看上几页,你若不喜欢,臣这就把它烧了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依言坐下,开始一页一页的翻着书。

    书,自然是好书。

    朱允炆才看了几页,白皙的俊脸便止不住的泛起了红光,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,鼻尖悄然滴下几点汗珠,眼睛跟饿了一个月的狼似的,盯着书本冒出幽幽的绿光,急切而欣喜。

    萧凡则坐在书案对面的椅子上,学着朱允炆刚才的样子,悠然的翘起了二郎腿,看着朱允炆如饥似渴的一页一页翻着书,萧凡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。

    忽然,朱允炆面前的书案一阵一阵的晃动,幅度虽小,但书案上累起来的各种公文公函却摇晃着簌簌往下掉落。

    萧凡吃了一惊,急忙站起身,茫然大叫道:“怎么回事?神马情况?地震了吗?”

    朱允炆抬起头,脸色难堪又害羞,朝萧凡嘘了一声,低声道:“别吵,别吵!是我弄的……”

    萧凡疑惑的瞧着他,目光很不解,看书就看书吧,你摇什么桌子?什么怪毛病?

    朱允炆干咳两声,俊脸有些羞红的道:“这个……你这本书很好看,我有些情不自禁,所以……咳咳。”

    低下头,朱允炆可怜兮兮的指着自己的下身,愧然道:“……下面的家伙不老实,一翘一翘的,顶着桌子了。”

    萧凡瞪大了眼睛,惊道:“陛下,臣这张桌子可有好几十斤呀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害羞中带着几分得意,傲然道:“可我就是把它顶得一动一动的……”

    萧凡目光中充满了崇拜,呆楞半晌,跪下山呼道:“陛下龙精虎猛,阳气旺盛,实为大明之福,社稷之幸哇!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——”

    “哇哈哈哈哈,承让了!平身,快平身!”

    一本好书如饮甘露,令人不知不觉投入其中,忘了时间。

    朱允炆坐在萧凡的办公室里看黄书也是一样,一个多时辰过去了,朱允炆仍眼睛都不眨的盯着书,根本已忘了时间的存在。

    萧凡悄然站起身,走到朱允炆面前,轻轻道:“陛下慢慢看,衙门前堂有些公务臣要去处理一下,臣先告退一会儿……”

    朱允炆全副精神投入在书里,闻言头都没抬,不耐烦的朝他挥了挥手。

    萧凡诡异的一笑,默然无声的退出了屋子。

    朱允炆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黄书,又过了半个多时辰,终于看完了半本。

    朱允炆抬起头,感叹的轻敲桌子,由衷赞道:“萧侍读真是好文采,竟能写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故事,当年根本用不着我帮他作弊考秀才嘛,这家伙就是喜欢装!”

    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,朱允炆将已经看完的上册放到书案一旁,然后抬眼四望,到处找着金瓶梅的下册。

    书案很乱,来自各地各官府和大明各驿站的情报,公函以及文书等等,很杂乱的铺满了一桌子。

    朱允炆很不满的咕哝了一声:“这家伙穿得衣冠楚楚,桌子乱得跟狗窝似的,也不知道收拾收拾,——金瓶梅的下册哪儿去了?”

    朱允炆在书案上胡乱翻找了一会儿,忽然,书案一份未开封的文书上,封面一个很醒目的名字令朱允炆停住了搜索的动作。

    名字很熟悉,“黄子澄”。

    朱允炆很好奇,锦衣卫指挥使的公案上怎么会出现黄子澄的名字?

    朱允炆顺手将这份文书拿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是一份锦衣卫密探的监视记录,就是记录平时京师大臣在家中及朝堂之外各处的一言一行,记录下来后,密探将它形成文字,一字不差的写在纸上,然后打上飞鱼火漆,秘密的逐级上交,直至交到锦衣卫指挥使的手中。

    朱允炆手里的火漆便是未曾开封的,看来是萧凡还未来得及拆开看的密报。

    锦衣卫在京师各大臣府中安排密探,监视大臣言行的事,朱允炆早在当皇太孙时便已知晓,这已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特色,朱允炆一直对此事不置可否,只是碍于此规定乃是先帝皇祖父所下,他刚登基不久,不便贸然反对而已。

    看着文书封面上的名字,朱允炆此时微微有些好奇,平素板着脸不时训斥他的老师,他在自己家中又是什么样子的?不会还是板着一副棺材脸吧?

    朱允炆想着想着,忽然露出顽皮的笑容,黄先生如果躲在家里偷偷看黄书,那就太好玩了,以后自己可算是拿到了他一个把柄,看他以后还怎么板着脸训自己。

    朱允炆嘿嘿笑了两声,迫不及待的撕去了密函上的火漆,锦衣卫记录大臣的言行本就只对皇帝一人负责,他是大明皇帝,自然有权力拆看。

    密函内只有薄薄的几页纸,上面详细记录着黄子澄什么时辰吃饭,吃的什么饭菜,什么时候看书,看的什么书,写了什么字,什么时候睡觉,甚至连他睡觉时无意识的说了几句什么梦话,里面都有详细的记录。

    朱允炆意兴阑珊的翻过一页,顿时有些扫兴,黄先生也生活得太单调了,连他一个把柄都抓不到,不好玩儿……

    翻开第二页时,朱允炆百无聊赖的表情顿时变了,渐渐变得惊讶,接着愤怒,白皙的俊脸慢慢泛上激动强抑的红晕。

    “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三,亥时二刻,御史黄观,左都御史暴昭入黄子澄府拜访,三人内堂论朝中政事,黄子澄言:今上年幼德浅,殊乏治世之才,大明前景堪忧,上尤独宠奸佞萧贼,朝中权奸一手遮天,国无宁日矣。”

    “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五,戌时一刻,黄子澄府中与家眷饮酒,大醉。醉中大呼曰:上且昏庸无能,黎民不见天日,强藩虎视耽耽,大明危矣!言毕,家眷搀扶其睡下。”

    “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八,戌时二刻,黄观问其离京后朝堂安排,黄子澄曰:离京之前,发动清流,数落八款大罪,不惜代价除去萧贼,其罪纵偶有捏造,亦在所不惜,此乃为国除奸,清君之侧,勿需在意小节,于国大义无亏便可问心无愧……”

    “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十三,亥时一刻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……”

    密函上记录的黄子澄言行,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,朱允炆眼中布满血丝,瞳孔扩大又极快收缩,口中两排牙齿咬得格格作响。

    上面的每一句,每一字,刺得朱允炆眼睛生疼,……也许疼的不止是他的眼睛,还有他的心。

    这……就是每日教我君子之道,帝王之道的老师么?高尚无私的外表下,藏着多么卑鄙可怕的灵魂!

    朱允炆又想起丁丑科案时,黄子澄发动满朝大臣对萧凡的诘难,问罪,他瞪着萧凡时眼中蓬勃凌厉的杀机,他当时罗织出来的所谓“萧凡十款大罪,款款皆可杀”……

    朱允炆的脸色愈发铁青可怖,浑身止不住的发起抖来。如此歹毒心肠,今日他用此手段排除异己,他日安知会不会如此对我?

    深吸一口气,朱允炆双手按着桌面站起身,脸色阴沉的走出门外。

    衙门内众佥事,千户等人见他出来,尽皆跪拜,口呼万岁。

    朱允炆努力撑起笑脸,道:“你们都平身,告诉萧侍读,朕有些不适,先回宫去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,朱允炆转身往衙门外走去,禁军仪仗匆忙举着旗幡团扇前行,宦官则亦步亦趋跟在朱允炆身后。

    朱允炆走出衙门,俊脸又变得一片铁青。

    “传朕旨意,春坊讲读官黄子澄,即日起调任山东登州任知府,旨意一到,即刻启行,片刻不得耽误,勿需进宫辞别!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